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古道农业网 >> 大叶金腰

保定老书记带领村民让16万亩荒山披上绿装黄檀

发布时间:2022-11-23 19:44:30

保定:老书记带领村民让1.6万亩荒山披上绿装

8月4日消息:7月29日,走进唐县西北的黑角村,在漫山遍野的绿意笼罩下,呼吸一口气感觉嗓子都舒服很多。陪同的唐县宣传部工作人员称,这里是唐县最绿的山村。

动物乐园 消失多年的野猪、狍子、狗獾敢进村,野鸡成群结队

“就在前几天,我还听到房屋东侧的山崖有动静。在院子里一看,一只狗獾正追咬一只狍子,后来从山坡断崖处滚了下来,消失在林子里……”黑角村6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吴大德说的山崖,距离自家小院只有20多米。

在如今的黑角村,野猪、狗獾、狍子、野鸡,对村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。

村民吴建新告诉记者,有时候到山里去,村民经常会被狍子吓一跳。“狍子跟鹿长得差不多,‘噌’地一下能跳两米多高,就从你身边甚至头顶上跳过去,然后一眨眼就没了影。”吴建新说,有一次一只野猪不知道什么原因跑进了村里的养猪场,村民一时半会儿还没看出来,“后来发现这只猪的大牙露出来十多厘米长,才知道是山上的野猪下来了,赶紧把它赶了出去。”

至于野鸡,不用村民介绍记者也能听到远远的野鸡鸣唱。无论在山里哪个位置,你都能听到野鸡的叫声。“现在林子太密,水多,要是到了冬天,或者水少的年景,野鸡会成群结队地下山来喝水,有时候还会飞进村民家里。”吴大德说,就在前一段时间,还有村民看到了梅花鹿,“说是老大的一只,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。”

30多年前,在靠山吃山却不知道养山的黑角村,这里,还曾经是秃山一片。

生态之变 30多年前人均果树不足一棵,30多年后人均300多棵

至今,吴大德还记得当年村里分树的情景:“那是1978年的时候吧,我们家5口人,村里给分了4棵果树,人均不足一棵。”

黑角村有7道沟、20多个山头总面积1.6万亩。1983年,吴大德当选为村支部书记,因为光秃秃的山上没有多少植被,只要稍微下点大雨,山洪从山上冲下来,山脚的护田坝就会被冲,粮田被冲毁。“人们只能跟穷山恶水死缠烂打,年年出大力气修田地,年年受穷。”为此,吴大德一上任就发动村民种树,口号只有一句话:“谁栽种谁拥有。”

最初,吴大德带人种最容易成活的洋槐。全村10个生产队,人均四分薄地,村里要求每个队拿出最好的一亩地育洋槐苗。吴大德至今记得,10亩苗圃一年出10万棵苗,一亩荒山栽45棵苗,一桶水浇30棵苗。为保活,每棵苗都要给根裹上泥浆。最初的三年时间,吴大德带人挖了30多万个鱼鳞坑,绿化了近万亩荒山。

1987年以后,随着洋槐固土封山成功,黑角村开始主攻果林扩植和管理,柿树、枣树、核桃、山杏成片连方,又用了10多年时间,村里1.6万亩荒山,已经绿化了1.4万亩,现在都成了林子。

如今,带着村里人种树34年,村里有多少树,连吴大德也算不过来:“村里1000多人,现在光果树一项平均每人也得300多棵吧。枣树人均150多棵,柿子树人均100多棵,别的树就没数咧……”

脱贫基础 洋槐、白杨随伐随种,仅果品一项就为村民带来长久财富

30多年来,黑角村的洋槐、白杨、榆树等杂木伐了好几茬,卖原木和板材让不少村民走上脱贫路。同时,村里专门将栽树较少的2000亩荒山划为牧场供村民放牧,也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
吴大德与其种的树

“以前柿子价格最好的时候,一个大柿子能卖7毛钱,可最近几年果品价格下滑得厉害,加上深山里运输成本高,早年种的柿子树、枣树效益都差了不少。”吴大德称,如今村民靠果品这一项,人均大概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,为脱贫打下了一定基础。不过树种得多了,也会有意外惊喜。“以前山杏没人要,现在杏核值钱了,价格高的时候3.5元/斤,低的时候也有2元/斤。我们村漫山遍野的山杏,不少村民靠捡杏核也能挣不少钱。”老党员吴印田告诉记者,每年他们老两口靠捡山杏核就能收入4000多元。

30多年来,吴大德带着村民先后进行了饮水安全改造、危房改造、护村坝,还建成了唐县山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,未来还要建设唐县深山区最好的幼儿园,开发生态旅游,让村子的青山绿水,真正变成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。

如今,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黑角村,有山有水有树,相信村民在绿色的脱贫路上,会越走越好。

安徽脂溢性脱发医院

天津包皮过长医院

南昌性病医院

郑州胎记医院

太原市迎泽区中医医院介绍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