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古道农业网 >> 那坡榕

科学抗旱减损耗水润绿野保丰收乌恰彩花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4:01:02

科学抗旱减损耗水润绿野保丰收

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内蒙古通辽市,享有“内蒙古粮仓”的美誉。今年6月下旬以来,通辽市各地降水量持续偏少,大部分地区旱情凸显。入秋以来,全市绝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有效降水,“秋吊”现象十分严重。

然而记者在库伦旗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采访时,却是另一番景象——玉米丰收盈利,瓜果蔬菜挂满园——这些都与科学规划,建设生态节水农业息息相关。

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膜下滴灌技术

杨景祥是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书记。“今年遭遇严重干旱,要在过去肯定是灾年。”他说,“现在全村5000亩的膜下滴灌耕地,只需7个人操作8天就可以完成灌溉,玉米每年只需要5次这样的灌溉就能保证生长用水。”

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是粮食丰收的重要保证。近期全国旱情呈现发展态势,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三省区作物受旱面积达4426万亩,占全国受旱面积的6成左右。

对此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,国家防总在已派出16个抗旱工作组的基础上,今天再加派4个工作组分赴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甘肃等省区,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。中央财政近日已安排下达2亿元特大抗旱经费,近期要商财政部再安排一批特大抗旱经费,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减灾工作。

“在20万亩生态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,其中的1000亩率先实现了全自动化灌溉,每亩地每年可以节约地下水300立方米,村民拿着手机就可以远程操作农田灌溉的全套流程。”开鲁县副县长王洪江告诉记者。

夯实基础 确保大旱之年粮食总产不减

“过去一亩地只能收1600-1700斤玉米,产量也不高。去年开始用上膜下滴灌每亩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,增产效果较明显。而且可以用刷卡的形式自动完成灌溉流程,省时、省力。” 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三星村村民张春海说起节水灌溉滔滔不绝。

广袤的东北平原被誉为“中华大粮仓”,今秋玉米成行一片丰收景象的背后,高效节水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2012年年初,我国在东北四省区启动实施“节水增粮行动”,计划用四年时间,投入380亿元,发展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,推动东北、西北、华北等重点地区以及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的加速发展。

与此同时,全国灌区水利发展不断提速。大型灌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。

今年通辽市新建的粮食功能区面积166万亩,预计增产粮食5-8亿斤以上,可弥补旱地因旱灾造成的减产,将旱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。实践证明,通辽市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在干旱面前真正发挥了节水御灾、稳产增效的作用,省水、省工、省肥、省地、省电、增产、增效的综合效果充分显现,为确保大旱之年粮食总产不减、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
长效机制 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系统

通辽市依托“节水增粮行动”项目,启动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,初步建成了通辽市级、旗县级和村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三级信息监控服务平台,完善农灌井用水量、用电量管理、地下水位监测管理、土壤墒情监测管理、气象环境监测管理设施,实现通辽市地下水位、土壤墒情、气象环境及农业用水量实时监控及典型区域内精准灌溉指导。

通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,实现了灌溉工作的实时监控,强化了农业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,为最终实现“总量控制、定额管理、阶梯水价、节奖超罚”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奠定基础。

三亚哪个医院可以看好妇科

照光还需用药吗

南宁头癣医院

上海治疗腋臭要多少钱

得了输尿管结石怎么办为什么会输尿管结石

友情链接